查看原文
其他

方言与民俗(音频)|詹晓悦、张韩科:尖山下的乡土中国(大埔高陂话)

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
2024-09-11

     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,“语言资源快讯”左边的名称并非原作者,而是公众号管理者,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,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!





尖山下的乡土中国


      2023年12月4日(癸卯年十月廿二),对于尖山下村的村民来说,是一个特殊的日子。


  

|尖山下村风貌

       

尖山下村位于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西南部,属红星村行政村下的自然村,因位于尖山东南麓而得名,群山环绕,风景自生。尖山下村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,居民多从福建汀州、上杭迁居而来,通用客家方言。姓氏以张、胡、蒋、罗、刘姓氏宗族为主,其中,张是大姓,乃清初从福建上杭迁至此地,现占村中人口80%左右。


|尖山下村张姓“敬爱堂”祠堂前树立着两根石旗杆,象征张姓家族历史上曾有族亲在科举社会中取得功名


盘古大帝是尖山下村世代流传下来的信仰崇拜,至于村中何时有盘古神信仰、是否有盘古神的相关传说,村民已不太清楚了。但每年尖山下村民祭祀盘古大帝,有祈求农业发展风调雨顺之意义,确实与曾祥委在《岭南的盘古崇拜群》中提及的岭南盘古崇拜仪式“与农业祭祀紧密结合”符合。尖山下村大部分居民平时外出打工,仍居住在村里的村民以农业为生,如种植水稻、杂粮、蔬菜、蜜柚,养殖禽畜等等,农业是村民每年重要的收入来源。据《全粤村情》记载,以往尖山下村每年会举行三次祭祀活动,春节祈神、夏季暖愿、冬季还福谢冬。今年冬季还福谢冬的盘王节,便是在12月4日开启(癸卯年十月廿二),村民无论男女老少,以人头为单位筹集活动资金,感谢以盘古大帝为首的诸神过去一年庇佑合境阖家幸福安康。


|盘王节村民游神的标旗


|村民平时祭拜盘古大帝及诸神的客家糯米粄


此次冬季的盘王节请神、游神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。2022年,因村民祭拜不慎,香火烧毁了原先祭祀盘古大帝及其它神灵的永盛宫。值此契机,村民重新筹资,将永盛宫修缮一新,重新打造了盘古大帝、五谷大帝、关帝、保生大帝、文章太帝、福主公王、公王奶等七座神像,拓宽了原先的福坛场地。所以这也使今年的盘王节有了特殊的意义——是新永盛宫落成之后第一次的迎神绕境和酬神活动。


|筹建新永盛宫的捐款芳名碑


|新落成的永盛宫福坛


前几天,尖山下村许多在外工作的中青年便已踏上归程,回乡帮村中操办隆重的节日仪式。12月4日一大早,许多村民已聚集在六福首(指此次盘王节永盛宫理事会的主理人)家的空地,手拿标旗,等待仪式开始。8时整,村里请来的仪仗队准时奏响迎神的曲子,预示着仪式正式开始。几位年轻力壮的青年,将之前暂时供奉在六福首家的七座神像小心翼翼地抬上车。而后,随着前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,村民们分成三部分游神。由礼炮车开路,最前方是手持标旗的中年女性村民;中间是装载神像和香炉的两辆神车,以及敲锣打鼓的男性村民,由三位男性村民打头,负责吹唢呐、打镲、打梆,定音乐节奏;最后一部分是村中请来的仪仗队和其他村民。


|聚集在六福首家门前等待仪式开始的村民


|村民合力将神像抬上车,旁边的村民准备仪式开始


|队伍前方手持标旗的村民


|队伍中间敲锣打鼓的村民


游神的意义之一,在于表达神灵所保佑的土地空间范围。当天早上,游神队伍从六福首家出发,沿公路到圳子唇,到红光去三角的路口,再到三角、田应背,最后到永盛宫,在群山之间行走约4.5公里。


|路灯杆子,将游神队伍分成传统和现代的两个部分


|行走中的游神队伍


没有参加游神队伍的村民,与村邻一起,在游神路上设点,摆上传统客家的贡品,神像一到,则鸣炮庆祝,敲锣、打鼓、吹唢呐,点燃香火,跪在神像前,感谢神灵过去一年的保佑,祈祷来年诸事顺利。祭拜后,他们会捧着质朴美好的心愿,将手中的燃香交还神车上护送神像的村民,车上的村民接过燃香,将香火插在香炉中。


|村民在游神路上设点祭拜神明


游神队伍的终点,是永盛宫。神车到达之后,村民先恭敬地将神像放在八仙桌上,将标旗挂在福坛上,开始布置永盛宫,摆上事先准备好的贡品。此时已是中午时分,村中请来的广东省西河镇木偶剧团也赶到永盛宫,对着神坛,搭建起酬神的舞台。

 

|村民们布置永盛宫


|广东省西河镇木偶剧团正在搭建舞台


木偶剧团在下午和晚上分别表演《刘海修仙》和《报恩记》两出经典剧目。表演开始前,六福首和其他理事都会带领村民敲锣打鼓,吸引更多村民前来参与村中难得的盛事。戏中的悲欢离合、阴晴圆缺,都通过木偶剧团演员富有感情的演唱和灵活的提线手指展现出来,传递给台下看得津津有味的观众。晚上9点半,在木偶剧团演员一声声祝福中,一天的游神活动落下帷幕,村民回到各自家中,开始准备第二天正式的祭拜仪式。


|盘王节客家斋饭



|津津有味看木偶戏的村民们


百度百科上关乎“尖山下村”的词条,唯有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,短短两句话,似乎无法概括这个静谧山村几百年来发生过的一切。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小村庄里,在这样特殊的一天,村民用一种神圣的方式,去展现村庄世俗的一切,追寻远古先祖的记忆。这段记忆虽未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,但却以一种行为实践的方式,展现出村民与土地之间的深厚感情,在中国的乡土之上,演绎乡土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、地理和人情勾连。


|两位老年女性村民牵着手走完了游神全程


参考文献:

[1]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:《全粤村情·梅州市大埔县卷》(五),广州:广东旅游出版社2020年版。

[2]曾祥委:《岭南的盘古崇拜群》,《民族文学研究》,2002年第4期。


文章撰写|詹晓悦(中山大学学生)

方言朗读|张韩科(尖山下青年会秘书长)

图片来源|张韩科、詹晓悦

方言点|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尖山下自然村


方言与俗语(音频)|李芝晓:大埔谚语闲谈(一)(大埔三河坝话)

方言与美食(音频)| 邱煌明:梅州蜜柚(大埔大东话)

岭南风物(音视频)| 李菲:客家娘酒(大埔湖寮话)

方言与美食(音频)| 邓瑜琪:茶阳企油饼(大埔茶阳话)

方言与美食(音频)|李芝晓:清明时节品艾香(大埔三河坝话)



责任编辑 |甘于恩

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
转载请注明出处

投稿邮箱:jnufyzx@163.com

     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,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,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。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,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,积少成多,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。谢谢各位!
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语言资源快讯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